聚力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

《河南日报》 (2024年02月01日 第 07 版)

  □弋伟伟

  今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提升创新能级,建设国家创新高地,强调要加快建设“三足鼎立”创新大格局,加快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加快构建一流创新生态。建设高能级创新平台,是提升创新能力、建设科技强省的有力抓手。我省应持续加强高能级创新平台聚能赋能,夯实科技创新根基,激活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强引擎”。

  做强“三足鼎立”科技创新大格局,构建产业创新策源地和最高峰。在关键共性技术攻关上抢占“新赛道”,在前沿引领技术研究上勇闯“无人区”,加快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难题,打造有国际影响力的“国之重器”。一是重点打造环省科学院创新生态圈。支持省科学院加速推进实验室、研究院所建设,提升创新能力,产出更多原创性、颠覆性科技成果。二是构建全要素医学科学创新生态。支持省医学科学院、中原医学科学城、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一体化建设、融合发展。三是推动中原农谷建设成势见效。一体化推进中原农谷种业基地、神农种业实验室、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省级农高区建设,引导全省种业科研资源向中原农谷集中布局,推动资源共享、平台共建、人才共育、项目共研,加快推动中原农谷立法。

  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体系,为制造业链群高质量发展提供源头创新。以构建高能级创新平台体系为重点,打造全国创新高地。一是积极争创国家重大创新平台。加强与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大科学装置等高能级创新平台的衔接,主动对接、深度嵌入全国战略科技力量体系,推动嵩山、神农种业、龙子湖新能源等省实验室进入国家实验室基地或全国重点实验室行列,积极推进小麦、隧道掘进装备、关键金属等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创建工作,争取取得新的突破。二是完善省实验室管理体制。继续将重建重振省科学院作为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的“一号工程”,推动省实验室纳入省科学院体系,省科学院履行省财政资金出资人职责,加强省实验室服务保障工作,提升省实验室建设管理运行水平。开展省级重点实验室优化重组工作,建设一批研究基地、中试基地和成果转化基地,不断增强各类创新平台对高端要素的聚合力,加快推动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三是构建研发平台梯次培育机制。积极引进高水平研究院,推动一流大学(科研机构)郑州研究院园区建设,加快建设一批省实验室以及技术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中试基地、新型研发机构等创新平台,做实做优以省科学院和各类产业研究院、中试基地为主体的创新平台体系。

  分类明晰各类平台功能,形成创新资源协同联动新枢纽。最大限度调动各类创新主体参与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积极性,完善各类科技创新平台的耦合联动和利益分享机制。一是全面梳理创新平台清单。系统梳理全省的国家及省、市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工程技术中心、大学科技园等各类创新平台,通过不同类型的创新平台链接研发、设计、创意、孵化、生产等环节,制定个性化服务政策,构建有竞争力的创新链、产业链。二是分类优化提升现有创新平台。科学研究类重大创新平台应聚焦实验室、重大科学装置、前沿交叉研究机构建设,集聚高端创新资源、突破科学前沿,实现原始技术创新突破。技术研发类平台应聚焦产业技术创新需求,集聚优势力量开展专项攻关。高校创新平台应立足于“产学研用”融合,提升科技研发和成果孵化转化能力。企业创新孵化平台应持续完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开发区”专业化、全链条孵化体系,加速形成科技成果孵化、项目落地、企业成长的“双创”生态圈。公共科技服务类平台应加速数字技术的创新应用,打造高效便捷的科创服务体系。三是提升创新平台开放合作水平。针对国家和全省科技发展计划重点支持领域和发展方向,依托平台加强产、学、研、资、介等各类创新主体深度融合,打造“基础研究、应用开发、产业培育”互融共生、相互促进的创新生态。将创新平台的资源整合视角拓宽至全球,支持省内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发起全球性大科学计划和项目,使其成为我省乃至我国与国际科研和创新体系对接的桥头堡和枢纽站。

  优化体制机制创新实践,强化产业技术创新持续供给能力。主动融入国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构建我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体制机制,从政策、资金、人才等要素配置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实践。一是促进高效率科技成果转化。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和产业发展最前端,鼓励“从0到1”的原始创新,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力度,力争在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生命健康、新能源等尖端前沿领域取得一批原创性科技成果。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以及科技成果价值评估、收益分配、产权管理等配套机制,提升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云平台、科技资源共享、技术交易平台等平台服务能力。二是构筑集聚优秀人才的新高地。坚持“破四唯”和“立新标”并举,积极引进国际、国内一流的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加大科技人才培育力度,支持青年科技人才在重大科技任务中“挑大梁”。强化科技人才管理服务,对高层次人才、重点人才实行动态管理和精准培养。强化两院院士培育、支持和服务,深入开展科技人才基层服务等活动。健全科技人才评价体系,突出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的导向作用,构建充分体现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价值的收益分配机制。三是优化创新平台评价体系。不断完善差异化的平台考核评估体系,探索将知识产权、技术标准、技能培训、成果推广等指标纳入考核体系。推广实施重大科技项目“揭榜制”,探索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常态化、多元化资金支持模式,赋予各类创新平台更大的独立权,鼓励平台按需设岗、按岗聘用,突出绩效导向,激发创新活力。

  (作者单位:省发展战略和产业创新研究院)

河南日报理论 07聚力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 2024-02-01 2 2024年02月01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