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南中医药振兴发展的大潮中,河南中医药大学

重创新乘势而为 扛使命争创一流(建设中医药强省正当时)

《河南日报》 (2024年02月27日 第 T08 版)

  河南中医药大学召开“双一流”创建推进会。

  河南中医药大学龙子湖校区。

  □本报记者 史晓琪 本报通讯员 贾姝 赵会杰

  河南是中医药大省,拥有深厚的中医药文化底蕴和资源,传承发展中医药产业,河南责无旁贷。

  作为全省中医药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医疗及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的龙头和中心,河南中医药大学主动对接国家战略,服务全省大局,在锚定“双一流”创建目标、推动中医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同时,牢牢扛起振兴发展中医药的使命,努力在中医药强省建设中展现更大作为、贡献更多力量。

  筑好人才“蓄水池”

  积蓄发展“源动力”

  人才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第一资源,是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的基础和保障。河南中医药大学围绕规模、结构、层次三个重点,抓好培养、引进、使用、服务四个环节,深入实施“仲景学者”高层次人才工程和“仲景教学名师”工程,营造人才潜心做学问、安心搞研究的良好“小气候”,全力打造中医药人才中心,为中医药强省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人才活水”。

  倾心引才——

  坚持引才和引智相结合,加大优秀博士引进力度,引育“仲景学者”和“仲景青年学者”,从工作环境、科研平台、薪酬待遇、发展空间等方面提供优越的条件。建好中医学、中药学两个博士后流动站,将博士后作为人才队伍的“蓄水池”。以“按需引才”为导向,设立大科学项目计划,通过“揭榜挂帅”从国内外引进项目科学家。

  2023年9月1日,王琦书院河南分院正式揭牌,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王琦受聘为名誉院长、河南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将以岐黄学者、仲景人才培养为目标,建设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人才梯队。

  精心用才——

  坚持用好“党管人才”的政治优势,团结更多人才凝聚到学校高质量发展事业中来。深入推进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改革,努力打造一流的人才生态环境,提升人才的获得感、归属感、幸福感。

  加强岗位聘任和管理,建立以岗位职责为基础、以绩效目标为核心、以能力业绩为导向的考核机制,实行能上能下的岗位聘用机制。深化人才评价机制改革,以师德、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细化学科分类评价,激发教师队伍活力。开通职称评审“绿色通道”,实行优先推荐、直接推荐、破格评审,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悉心育才——

  把师德师风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内容,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引导广大教师弘扬教育家精神。构建分层次、分专业、分需求的“五维阶段式”立体化教师培训培养体系,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能力。通过拜师、研修等方式,实行中医药青年人才“学术导师制”,实施临床创新人才培养工程,设立教师荣誉体系,为各类人才提供发展途径,更大发挥人才效能。

  成立青年科学家沙龙协会,为优秀青年科技人才搭建沟通交流平台,促进多学科交叉融合,营造启迪智慧、敢于探索、大胆创新的学术氛围。推行学科学院制建设,搭建基础研究、临床研究融合平台,实现基础和临床融合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目标。

  近年来,学校引育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明显提升。其中国医大师、长江学者、中医药领军人才工程岐黄学者、全国名中医等国家级人才40余人,中原学者、中原英才计划领军人才、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等省级人才近百人,1人连续两年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全国教学竞赛获奖4人。

  对于未来5年的人才工作,河南中医药大学提出了“12345”战略和“十大举措”,聚焦领军人才引育,重点在青年人才培养,为我省中医药事业发展培养更多有发展后劲、有创新精神的后备人才。

  科技创新为“引擎”

  产业发展添动能

  怎样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让中医药的“中”味更浓、“医”效更好?河南中医药大学充分发挥人才、科技资源优势,在提升原始创新能力的同时,促进科技创新成果与产业化互为支撑,同步发展,良性循环。

  完善体制机制,提升中医药科技创新水平——

  着力构建新范式,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谋划,将国家医学中心与学校研究生院、学校中医药科学院“三位一体”系统集成,集聚“医、学、研、产、政”要素资源,打造河南中医药大学科技园,走出一条新路子。

  牢固树立以成果和贡献为导向的科研思路,确定科技工作“12345策略”和“科技行动12条”,聚焦“基础传承创新”研究、“重大疑难疾病”临床研究、“重大新药创制”研究三个重点,持续推进科技领域“放管服”,为科研人员松绑,疏通堵点、解决难点、打通卡点、袪除痛点,打通科研人员前进路上的“最后一公里”。

  加强科研创新平台建设,对省部级研究平台进行重塑重构,形成优势合力,构建一批具有中医药特色的一流科技创新平台,打造高水平中医药创新团队和梯队,建立新型科研组织体系,开展基础性、前沿性、关键性科学研究,解决中医诊疗标准和中药质量标准等“卡脖子”技术,提升行业话语权和影响力。

  加快推进中药材种植、研发的现代化、产业化——

  通过技术攻关合作、项目及平台的联合申报等模式,助力中药产业科技创新,与仲景宛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河南羚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好想你健康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共建豫药全产业链研发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着重从豫药生态种植、特色炮制加工、质量评价体系、仲景经典名方、大健康产品研发和新学科培育等全产业链角度开展研究,通过优势互补,打破豫药全产业链发展的技术壁垒。

  建立以中药学学科作为技术依托的河南道地大宗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面积达200万亩,培育了9个药材新品种,带动了近30万药农致富,成功指导6个中药材种植基地通过国家“GAP”认证。

  坚持服务导向,促进中医药产业发展——

  与北京中医药大学等优秀专家团队合作开展了“河南中医药强省战略计划书编制”和“河南中医科研机构与平台优化重组建议方案”等横向管理课题研究,为河南中医药强省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提出“1+2+N”方案,搭建校地、校企、校校、校研、校医等合作平台,通过整合全省力量,集中优势共建若干新型产学研联合体,打通培养链、科技链、产业链,合力将河南中医药健康产业做大做强。

  2023年,河南中医药大学科研体量大幅增加,获得科研项目689项,创历史新高。创新水平也明显提升,除了在国家和地方重大重点项目上取得多项突破,创新团队和人才培育、新型研发平台建设等也硕果满枝。

  学科建设显优势

  学校发展后劲足

  从中医药大省向中医药强省跨越,需要一流的中医药高等教育提供支撑。河南中医药大学正以中医学学科入选我省“双一流”创建工程为契机,构建高水平学科体系,进一步擦亮办学优势和特色,加快建设国际知名、国内一流教学研究型中医药大学。

  强化优势特色学科——

  实施学科高峰高原工程,激发学科发展内生动力,推进交叉融合发展和创新突破。强化中医学、中药学和中西医结合主干学科建设,坚持目标导向,集中优势资源,紧抓方向凝练、师资队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平台建设等关键环节,并持续在中医药主干学科实行特区政策,创造发展条件,实现学科影响力快速提升,努力使中医学学科跻身国家“双一流”建设行列。

  协同发展相关学科——

  进一步凝练研究方向,培育发展特色,提升建设水平,形成中医药学科与医药相关类学科、人文社科类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同步推进的学科建设格局。持续开展优势特色学科覆盖的二级学科立项建设,坚持问题导向,明确发展目标,强化仲景特色,培育学科优势,支撑优势特色学科可持续发展。

  形成新兴交叉学科——

  学科交叉已成为学科建设新的发展趋势,以中医学“双一流”创建为引领,围绕疾病预防、治疗、护理、康养等全生命周期健康,拓展建设思路,追踪学术前沿,契合新兴产业发展方向,促进中医药学科与信息技术、生命科学等学科交叉融合,形成特色鲜明、具有发展潜力的新兴交叉学科,实现换道领跑。

  2023年,河南中医药大学2个学科进入ESI前1%学科排名,11个学科入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水平中医药重点学科,13个学科获批新一轮河南省重点学科。目前,学校已形成以“双一流”创建学科为引领,国家局高水平重点学科、省特色骨干学科、省新一轮重点学科及校级重点学科等不同层次、不同类别布局合理的重点学科建设体系。

  练好内功,必有发展后劲。久久为功,必会破茧成蝶。在奋力推进学校争创“双一流”的道路上,在奋力推进中医药强省建设的征程中,河南中医药大学奋楫扬帆、只争朝夕。

河南日报特刊 T08重创新乘势而为 扛使命争创一流(建设中医药强省正当时) 2024-02-27 2 2024年02月27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