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中医院荥阳宜健院区鸟瞰图。
郑州市中医院名医堂设立多个国医大师、院士思想传承工作室。
“中原帖氏飞针”引起了外国同行浓浓的兴趣。
□本报记者 李晓敏 本报通讯员 路瑞娜
中药百熬香飘千里,中医百治誉满杏林。这句古老的谚语,不仅描绘了中医药的独特魅力,也道出了中医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如今,在中原这片古老而充满活力的土地上,中医药正以其独特的魅力,为构建“健康绿城”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作为国家首批三级甲等中医院、国家首批全国示范中医院、国家中医特色重点医院、国家中医医学中心协同创建单位、全国中医药传承创新示范试点项目承接单位,郑州市中医院以其独特的魅力和实力,为河南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郑州市中医院党委书记张强表示,到2025年,郑州市中医院将努力打造成为中医特色突出、专科优势明显、综合实力过硬、管理科学精细、人文气息浓厚、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中医院。
这一目标,不仅展现了医院对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坚定信心和决心,更是对人民群众健康福祉的积极回应。
“当前,中医药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我们将继续深入挖掘中医药宝库精华,守正创新,为推进健康河南建设贡献更大力量。”郑州市中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徐学功说。
中医特色强,招牌技术和制剂“圈粉”无数
在郑州市中医院,一项项独特的中医技术和制剂不仅成为患者的福音,更是中医文化守正创新、传承发展的生动实践。
“中原帖氏飞针”作为医院的招牌技术之一,由郑州市中医院针灸科创始人帖亚林在“针入贵速、既入徐进”的理论基础上,将气功与针灸相融合探索出的进针无痛、针入得气的独特针灸手法。
作为第四代传人,郑州市中医院疼痛科主任李振不仅继承了前辈的精湛技艺,更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使这一传统疗法焕发新的生机。他的每一次施针,都凝聚着对中医的深厚感情和对患者的满腔热情。
2月24日下午5时,郑州市中医院门诊大厅内依旧人来人往,即便到了快下班的时间,疼痛科治疗室门口,还坐着不少等待治疗的患者。一张诊疗床上,颈肩不适的王老师静静地趴着,只见旁边的李振右手执针,手腕轻抖,手指轻弹,银针便脱手而出,稳中肩贞、肩井、风池、阿是等穴位。“针入曲池穴的时候,能听见针刺破空气发出‘噗’的声音。”王老师治疗了一段时间后,与“病友”们分享体验,“我原来有点儿抵触针灸,一是怕针,二是怕行针时酸麻胀沉的感觉。在这里扎针灸,两个顾虑都解决了,所以我总是来这儿。”
两年,30万字,在李振的带领下,疼痛科深挖“中原帖氏飞针”品牌内涵,不仅出版了书籍,还注册了商标、申请了郑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获得中华中医药学会评选的“全国中医特色诊疗项目”。不仅如此,李振还坚持中医与现代医学相结合,超声引导下肩袖松解术、椎间孔镜治疗椎间盘突出……科室的整体实力和声誉在行业内名列前茅,在市民当中也是有口皆碑。
而“常氏三绝”作为医院的另一项独特招牌技术,也是由创始人常发祥将中医传统疗法与气功、草药学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治疗体系。
国术点穴有着独特的选穴体系,结合特有手法,手起手落间,急性扭伤、头晕肩痛,甚至产妇积乳便得以化解;禅指揉药看似平平,殊不知药与揉都包含着“秘方”,功夫到,效果现;药酒火功的“酒”和“功”,也是在师傅的指导下勤学苦练才能发挥出应有功效。
以药酒火功为例,看似与拍火酒相似,实则不然。“速度很快,一点也不会烫伤,热热的很舒服。”因颈椎病来治疗的赵女士,向其他患者这样推荐。她不仅来治颈椎,连面部的痘印和眼睛上的麦粒肿,也都用“药酒火功”治疗过。这成了郑州市中医院推拿科的独特招牌,每天都有近200人通过预约接受诊疗,国足队的队员、前来参观访问的国外友人,都曾打“飞的”来治疗。
不仅特色技术好,郑州市中医院的中药制剂也广受好评。
消食丸、解毒消炎茶、降脂轻身胶囊、乳癖消等一系列“明星药”疗效显著,价格亲民,深受患者喜爱。
这些制剂的广泛应用,不仅体现了中医药“廉、简、便、验”的特色优势,更是中医药文化深入人心的生动写照。
每天清晨6点多钟,郑州市中医院门诊大厅外,购买“消食丸”队伍逐渐变长。消食丸是医院20多年的“王牌制剂”,以配方安全有效、口感酸甜易溶受到孩子的喜爱,被家长追捧。
在新冠疫情期间,该院因地制宜,研制中药制剂用于防疫,有效缓解了症状,缩短了病程,发挥了中医防疫的作用。
目前,该院已申请备案92种特色中药制剂,广泛应用于临床。
在郑州市中医院,一代代中医人秉承“崇古纳新,厚德精医”的精神,坚持深挖创新中医特色,传承弘扬中医药文化,持续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为更多市民提供优质的中医药健康服务。
中西医结合,探索疑难杂症的全新疗法
着力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坚持中西医并重,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努力实现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型发展。
郑州市中医院党委班子带领全院干部职工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中西医结合的新路径,将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相结合,为众多患者带来了福音。
在郑州市中医院乳腺科,李政主任的门诊常常“一号难求”。每逢他坐诊,乳腺科诊室门外一大早就排起长队。
李政以其深厚的中医世家背景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为乳腺疾病患者提供了全新的治疗思路。他深知乳腺健康与气血、经络的密切关系,治疗中不仅运用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辩证思维,还结合现代医学技术,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达到治疗效果的最大化。
多年砥砺前行,李政与同事们把乳腺门诊发展为乳腺科,不仅有中医特色治疗,还根据病情开展适宜手术,成为该院中西医结合优势重点专科,每年为数千名患者祛除病痛困扰。
同样,在该院国家级中医临床重点专科心病科和脑病科,中医与现代技术相融的更早、更深、更广。
在心病科,郑轶主任及团队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开展了经腕心脏介入,超声引导下血管旋切、慢性阻塞性闭塞血管开通、大血管介入治疗……每年都有技术上的新突破,D-to-B最短时间为25分钟(指南要求不超过95分钟)。
郑州市中医院的脑病科、肿瘤血液科还开展了介入治疗,肝胆脾胃病科开展内镜下治疗,骨伤科开展关节置换、疑难粉碎性骨折固定、肿瘤微创切除……有了中医药的保驾护航,他们的手术群体恢复起来更快 、并发症也同比减少,高龄患者接受手术治疗的可能性也大大提高。这些,都有效提高了患者的体验感。
目前,郑州市中医院拥有一个国家级重点专科,儿科;三个国家级中医重点专科,分别是脑病科、心血管科、儿科。近日,市级高水平专科评选结果出炉,该院的中医心病学、中医内分泌病学、中医儿科学均榜上有名,进一步彰显医院专科综合实力。
郑州市中医院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模式,不仅为患者带来了更好的治疗效果,也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这种开放包容、兼容并蓄的医学理念,不仅彰显了中医药学的独特魅力,也为现代医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医道有温度,院内院外厚植人文关怀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我庄严地宣誓把我的一生献给为人道主义服务……我首先考虑的是我的病人的健康……”
走进郑州市中医院文化宫路院区8号楼,大厅左侧墙上刻着孙思邈的名言,右边则刻着医学生入学第一课就要学习并时刻牢记的希波克拉底誓言。这些不仅仅是文字,更是“郑中医人”身体力行的准则。
郑州市中医院儿科主任王晓燕,是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第六批名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河南省首届名中医……一个个沉甸甸的头衔,彰显着她在业界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在万千家长心中,王晓燕是祛除病痛、点燃希望的明灯。从医37年来,她始终怀着对医学事业的无限热爱,全心全意守护孩子们健康成长。
曾有一名小患者,因遗传代谢性疾病导致智力落后、言语含糊不清,且十分抗拒吃药。于是,王晓燕将孩子拉到身边鼓励,“我知道你是最棒的,这点苦对你来说根本就不算个事,我相信你一定能乖乖吃下去!”没想到,简单的鼓励竟奏效了,这让孩子父母倍感惊讶。
王晓燕解释,这类孩子缺少沟通、关心、自信,心思更加敏感,往往简单的关心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每次来医院拿药,王晓燕总是爱意满满地鼓励这位小患者,帮助孩子顺利完成治疗。
有一年的除夕夜,雪下得正急,王晓燕值完班一出医院大门,就看到孩子的父母。她以为孩子出了什么状况,赶忙跑过去,才知道两人是因为雪天路途泥泞,想护送王晓燕回家。“每一分付出,都会有收获,每一颗真心,都会有回应”,那一刻,王晓燕忍不住流下了幸福的眼泪。
王晓燕医生的故事,是医院无数温馨画面的缩影。翻开《一家中医院的故事》,一个个故事中都充满着医护与患者之间相互关爱、相互支持的真情与厚爱。在汛情中,医护人员蹚水购买食品,自己不舍得吃,都留给了患者。患者看到医护人员穿着湿衣服、湿鞋子,赶紧把自己的衣服鞋子拿去让他们换上。这种以心换心的相处模式,构成了郑州市中医院暖心、安心的就医氛围,也让医院有了“粉丝群”。
“没有满意的职工,就没有满意的服务”。医院不仅在患者服务上下了大力气,也在员工关怀上展现了深厚的人文情怀。从探望慰问到发放女工费,从关心职工就餐到提供健康保障,每一项措施都体现了医院对员工的深切关怀。这种关怀不仅增强了员工的归属感和凝聚力,也为医院打造了一个有温度的工作环境。
郑州市中医院的人文关怀,不仅体现在对患者和员工的关心上,更体现在其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行动上。每年夏天,医院都组织人员前往社会福利院、儿童福利院开展“冬病夏治”;2016年,医院在郑州慈善总会成立“杏林春暖·共筑健康医疗救助慈善基金”,7年来累计捐赠260余万元,基金救助各类困难病人700余人,开展公益慈善义诊活动50余场,惠及10000余人次。
医院通过成立医疗救助慈善基金,为困难患者提供了实质性的帮助,积极组织开展各类公益慈善义诊活动,将关爱传递给了更广泛的社会群体,既展现了医院的社会责任感,更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这种全面而深入的人文关怀,让医院充满爱心和温暖,不仅为患者提供了优质的医疗服务,更为社会传递了正能量和温暖。
高质量发展,中医药事业书写新篇章
发展是第一要务,高质量发展是首要任务。对于医院来说,发展的核心是质量,而质量的提升离不开科学的管理和精细化的运作。
2022年年初,郑州市中医院党委班子就怎样更好地实现医院“十四五”发展规划展开深入的研究讨论,决定在专业医院管理团队的指导下,成立医院全面质量管理委员会。
这一举措,旨在通过全面调研医院实际情况,结合国家公立医院考核、医保DIP支付等政策要求,建立医院全面质量管理体系,从医疗、护理到感控、药学,再到医保、劳动纪律等各个方面,都纳入了这一管理体系之中。
值得一提的是,郑州市中医院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特别注重数据的运用和分析。例如,作为医院推行新举措的重点科室之一,糖尿病科把指标细化给了每个人,要求“人人头上有指标,个个指标目标有人管”。每天早上7:50的晨交班会上,每位医生、护士都具体通报自己的指标完成进度。这些数据不仅反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也为医院提供了优化服务的依据。
经过近一年的试运行,此项举措初见成效:在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单月质量缺陷率由8.17%逐步下降至3.26%(目标为5%),中医特色疗法使用率明显提高。这些数字的背后,是医院对高质量发展的不懈追求和持续努力。
而郑州市中医院的发展目标远不止于此。
2024年郑州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到,要加快健康郑州建设,推进中医类国家医学中心协同申建、全国中医药传承创新示范点项目。在这股强力“东风”之下,郑州市中医院先后聘请了6位国医大师、中医院士前来讲学指导、收徒带队伍,荥阳宜健院区改建动工,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示范点项目工作方案已开始推进……这些都为医院的发展按下了“加速键”。
“市级医院参与国家医学中心建设,在国内尚属首次。”郑州市中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徐学功表示,“这得力于郑州市委、市政府对于中医药事业的重视,我们将紧抓此次发展机遇,争取进入全国中医医院国家队,提高郑州市整体的中医药服务水平。”
当前,郑州承载着“引领现代化河南建设”使命,面临中部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两大国家战略交汇与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强势推进的战略机遇期,中医药事业迎来快速发展期。
崇古纳新,厚德精医。未来,郑州市中医院将以医院“十四五”发展规划为统领,以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为“指挥棒”,不断提升内涵质量,全面提升医院综合实力、专科水平和品牌特色,落实好医院重点任务、重点项目和重点目标,强力攻坚,提升工作成效,形成一往无前、奋发有为的强大合力,助推医院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