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种精准发力的政策组合拳,既能撬动大额消费需求,也能带动服务类消费回暖,对稳就业、稳增长都有积极作用。”
□徐兵
9月1日起,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正式落地。按照方案,凡是在工农中建交等18家银行和部分持牌机构申请的消费贷款,只要资金真实用于餐饮、旅游、养老、装修、购车等消费,就可享受年化1个百分点的财政贴息。这意味着,借款人不仅能降低融资成本,还能享受到一份来自国家的消费红包。
这一政策的亮点,在于直击消费的痛点。近年来,居民消费意愿不足,部分原因是收入预期偏弱,但也与“借钱消费不划算”的心理有关。贴息政策让贷款利率进一步下降,实实在在降低了消费成本。以一笔5万元、年利率3%的贷款为例,贴息后一年可少付500元利息。对有装修、购车等大额支出的家庭来说,这也很可观。更重要的是,这种由财政直接补贴利息的方式,能够让消费者敢花钱、愿花钱,从而激发潜在的消费需求。
政策设计也兼顾了安全与便利。一方面,贴息必须建立在消费真实发生的前提下,银行通过账户交易信息进行识别,既能防止资金被挪用到股市、楼市或理财产品上,也能确保补贴用在刀刃上。另一方面,若出现系统无法自动识别的情况,消费者还可以通过发票补交等方式享受贴息。这既体现了监管的严谨,也体现了政策的包容。
从宏观视角看,消费贷贴息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帮个人省下一笔利息,更在于传递出稳消费的政策信号。在当前经济转型与结构调整的关键期,财政与金融携手,用真金白银为消费助力,展现了提振内需的坚定决心。消费是拉动增长的持久动力。这种精准发力的政策组合拳,既能撬动大额消费需求,也能带动服务类消费回暖,对稳就业、稳增长都有积极作用。
当然,政策只是助推器。居民在享受贴息的同时,仍需理性规划、量力而行,不盲目加杠杆;金融机构也要提升服务效率,简化手续,真正让优惠触达千家万户。消费是烟火气,传递着社会信心。随着政策落地见效,我们有理由期待,居民的购物袋会更鼓,服务消费会更旺,社会经济的巨轮将行驶得更加稳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