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兼程慈善路 情暖中原万千人

——写在第十个“中华慈善日”到来之际
《河南日报》 (2025年09月05日 第 09 版)

  “慈善敬老·衣暖人心”慈善助老项目为全省集中供养特困老人发放棉衣棉鞋。

  2024年5月23日,中华慈善总会幸福家园村社互助工程高质量发展推进会在平顶山市召开。

  2019年3月12日,省慈善总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成功换届并提出了“五个慈善”的发展目标。

  2022年11月,省慈善联合总会领导出席2022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开幕式并在数字公益慈善与数字减贫论坛上发言。

  省慈善联合总会一行在医院鼓励烧伤女孩小淼要保持良好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总会同志不顾个人安危,奋战在抗疫一线。

  2025年1月10日,省慈善联合总会召开不驻会副会长和副会长单位代表座谈会。

  总会同志在抗洪救灾临时办公点合影。

  “助力脱贫攻坚·点亮学子希望”慈善助学项目助学金发放仪式。本版图片均由河南省慈善联合总会提供

  □向前

  大河奔腾,善行永续。

  慈善事业是惠及社会大众的事业,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是一种具有广泛群众性的道德实践。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支持发展公益慈善事业。

  2016年9月1日,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慈善法》颁布实施,并设立9月5日为“中华慈善日”。自此,我国慈善事业步入法治轨道,河南慈善进入发展新阶段,慈善组织有序运行,慈善活动规范开展,全社会慈善意识显著增强。

  时间镌刻不朽,奋斗成就永恒。转眼间,第十个“中华慈善日”已经到来。这十年,是中国慈善事业进入法治化、规范化发展的重要时期;这十年,是河南省慈善联合总会(以下简称“总会”)推动河南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十年。

  回望这段岁月,总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慈善事业的重要论述,以《慈善法》为遵循,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和省民政厅的工作指导,以打造老百姓信任和满意的百年慈善组织为目标,累计募集慈善款物149亿元,发放慈善款物146亿元,救助困难群众823万人次,引领河南慈善事业取得丰硕发展成果,跻身全国慈善先进行列,受到民政部、省政府多次表彰奖励。

  慈善为民 牢记使命勇毅前行

  6月27日,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院区),省慈善联合总会会长邓永俭、副会长王树山一行再次探望躺在病床上的鲁山县磙子营乡11岁小学生小淼。

  20多天前,小淼在火灾中全身80%大面积重度烧伤,虽然紧急救治保住了命,但高额医疗费却让小淼一家愁坏了。危难之际,省、市、县慈善会和各界爱心人士紧急伸出援手,先后送去20多万元救助款。

  这次,总会继上次慰问探望送去4万元救助金后,又送去6万元救助金。小淼母亲说:“感谢党委政府的关心,感谢省、市、县慈善会和所有好心人,是你们给了孩子第二次生命!”

  病房内外,温情浓浓。

  近年来,总会始终把困难群众大病救助当作重中之重,累计救助像小淼一样的困难大病群众近万名。邓永俭强调,慈善工作就是把党委政府的关心、关爱落实到困难群众身上,让更多困难群众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如今,在总会带领下,全省各级慈善组织牢固树立慈善为民理念,切实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到慈善工作中去,人人慈善、随手公益的新风尚浸润中原。

  2016年5月,总会召开三届四次理事会——邓永俭被选举为第三届理事会会长,为我省慈善事业发展注入了重要动能。

  2019年3月,总会召开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换届选举产生第四届理事会,邓永俭再次当选会长。

  此次会议上,省委领导强调,全省各级慈善组织和慈善工作者要牢记使命、勇挑重担,锐意进取、真抓实干,努力创造出无愧于时代的光辉业绩。省政府领导表示,希望全省所有的慈善力量都联合起来,同心同德、同向同行,不负时代所托,勇于担当作为,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辛勤的付出、更加有效的服务,推动全省慈善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使命在肩,唯有奋力前行。初心澎湃,事事不负所望。

  ——2016年以来,总会通过持续探索与实践,逐步建立并形成了以“法治慈善、实力慈善、高效慈善、全民慈善、阳光慈善”为特征的“五个慈善”总体工作格局。

  ——2016年以来,总会塑造了一支政治坚定、作风过硬、业务精良、敢于担当的专业化慈善团队,构建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慈善组织网络。

  ——2016年以来,总会累计募集慈善款物149亿元,发放慈善款物146亿元,救助困难群众823万人次。

  ——2018年以来,总会把数字慈善作为慈善事业的重大战略选择强力推进,组织全省慈善组织累计募集善款超40亿元,5829.5万人次参与,330余万群众受益。2021年至2024年连续四年在全国参与活动的公募机构中位居第一。

  “五个慈善” 改革发力顶层设计

  “过去这几年,你工作中印象最深的事是什么?”不久前,有人这样问总会的工作人员。工作人员回答:“是‘五个慈善’体系建设,它就像五根支柱,把总会的‘天空’撑起来了。”话语中,饱含着对这一工作的深深认可。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

  对总会领导班子来说,“五个慈善”是谋划慈善事业的总纲领,是开展日常工作的行动指南,它不仅书写了我省慈善工作的新篇章,更重塑了我省慈善事业的格局。

  慈善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是中华民族世代传承的美德。进入新时代,总会和各级慈善组织认真贯彻中央精神和省委部署,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恪尽职守、甘于奉献,依法依规募集资金,规范运作实施救助。

  慈善工作要想做好,必须与时俱进,必须改革创新。面对新发展阶段的新需求,总会牢记使命担当,顺势而为,积极探索从传统慈善向现代公益转型的新路径。

  频繁调研、深入思考后,邓永俭在总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上首次明确提出“五个慈善”总体布局理念,为我省在中国慈善版图中激荡成长奋进找到了新方向。

  “五个慈善”有何魅力?这是一个严密的工作架构体系。法治慈善,是把各项慈善工作严格置于法律法规制度框架内,确保各项慈善活动规范有序;实力慈善,是创新募捐机制,扩展募捐渠道,有实力开展更广泛的救助;高效慈善,是发挥总会在全省慈善会系统的引领、协调、指导作用,与各级市县慈善组织高效合作,形成慈善合力;全民慈善,是要通过各种手段传播慈善事业,推动慈善事业良性发展,让人人行善成为河南的一种风尚;阳光慈善,是要做好信息公开,打造阳光、透明、诚信的慈善运作机制。

  在《慈善法》对慈善活动的全面规范中,在“五个慈善”理念推动下,总会汇聚起向上向善的强大合力——

  2016年接受慈善款物10.63亿元,受益人次13.8万;2017年接受慈善款物10.14亿元,受益人次15.28万;2018年接受捐赠款物8.58亿元,受益人次30.2万;2019年接受捐赠款物7.76亿元,受益人次36.8万;2020年接受捐赠款物9.31亿元,受益人次22万;2021年接受捐赠款物61.38亿元,受益人次160万;2022年接受捐赠款物14.69亿元,受益人次78万;2023年接受捐赠款物16.58亿元,受益人次166万;2024年接受捐赠款物10.64亿元,受益人次300万。

  时间是岁月的台阶,数据是香甜的硕果。总会在改革上发力,在创新上开拓,使“五个慈善”理念深入人心,让慈善为民信念愈加厚重久远。

  数字慈善 与时偕行照亮前程

  农业时代,渔猎、畜牧、耕种等方式是黎民安身立命的根基。智能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数字获取、制作、使用等技能成为个人与组织适应时代变迁、把握发展机遇的基本能力。

  数字化转型,正是近年来总会发展中的又一个突出亮点。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数字化时代,互联网为公益慈善数字化转型、推动慈善事业可持续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注入了强劲动力。”2022年,邓永俭受邀参加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并在数字公益慈善与数字减贫论坛上分享河南慈善在推进数字公益方面的实践和思考。

  这也是河南省的慈善会首次在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上作典型发言。

  河南的“数字慈善”有何特点?总会在制定全省慈善事业发展规划时,把互联网慈善作为慈善事业的一个重大战略措施强力推进,特别是充分发挥省委、省政府赋予总会对全省慈善组织的引领、协调、指导职能,带领全省慈善组织通过互联网平台实施慈善项目,帮助解决大批社会难题,得到中华慈善总会、中国慈善联合会和全省各市县党委政府的重视支持和充分肯定,赢得社会各界一致好评。

  2023年12月27日,中国慈善文化论坛在北京举办,河南省慈善联合总会领导在论坛上作《坚持守正创新 努力培植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形态》主旨发言时说,依托“数字慈善”平台建设,“全民慈善”拥有了强有力抓手。从2018年开始,总会累计通过互联网募集善款超过40多亿元,参与人次近6000万,实施项目2970个,使数百万群众受益,形成了人人慈善、随手公益的生动局面。

  尤其自豪的是,总会带头组织全省慈善组织参与的腾讯“99公益日”网络募捐活动,每年1300多万人次参与量,在全省掀起互联网+慈善的一波波高潮。其中,2021年募集资金近6亿元,2022年募集资金10.8亿元,2023年募集资金13.4亿元。2024年,由于腾讯改变活动规则,全国募捐总量下降,我省仍然募集资金6.26亿元。

  这是一份沉甸甸的成绩单。数字背后,是我省网络募捐的跨越式发展——在全国参与“99公益日”活动的公募机构中,总会从2021年至2024年连续四年募捐额位居全国第一。这些成效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全国一些地方的慈善机构来河南考察调研“数字慈善”工作。

  每一个数字,都彰显着我省慈善事业的与时偕行,勇往直前;每一个“台阶”,都凝聚着全省广大慈善人的同心同力,克难攻坚。

  项目为本 精心谋划为民谋福

  在中原工学院,来自信阳农村的小强专注地埋头学习。家境困难的他在2024年考入大学时,曾为凑不够学费和生活费犯愁。得知信息,总会“助力乡村振兴·点亮学子希望”慈善助学项目伸出援手,资助5000元。“助学金帮了大忙,也是对我莫大的激励。”小强说。

  每一次捐助,都激发出温情的力量。“助力乡村振兴·点亮学子希望”慈善助学项目实施以来,总会累计投入资金4897万元,帮助10260名困难学子圆梦大学。

  放在十年发展进程中观察这些捐助,受益群体更是巨大,800多万人的受助者从中感受到了人间温情和自强动力。

  这一切,离不开精心谋划的慈善项目。慈善项目将抽象的慈善观念转化为可触可感的行动,吸引更多人参与进来,塑造了全民慈善的信任基础。以慈善项目为慈善事业的核心载体和实践举措,已成为总会的经典做法、可贵经验和宝贵财富。

  一次春节行动,检验了慈善项目的精准高效——2020年疫情发生,总会在大年初一晚8时启动紧急预案。当晚,在外地休假的同志紧急从四面八方赶回总会,第一时间成立疫情防控募捐领导小组,发起“疫情防控,共克时艰”慈善项目。在当时严峻形势下,总会全体同志不顾个人安危,没有一人后退,争先恐后奋战在抗疫一线。

  一场暴雨,见证了慈善项目的众志成城——2021年夏,郑州突降暴雨。当晚,总会领导和有关同志策划发起“抗洪救灾 驰援河南”慈善项目。第二天凌晨,项目第一时间向全国发布,最终募集款物52.07亿元。

  一段历史进程,印证了慈善项目的时代担当——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总会紧扣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慈善项目,募集、发放慈善资金28.66亿元。

  一个历史时刻,证明了慈善项目的为民初心——2020年9月,总会积极响应中华慈善总会“幸福家园”工程,上马“幸福家园”村社互助工程,共募集资金1.3亿元,在6330个村社中建立了“幸福家园”站点,帮助村社解决实际问题,为乡村振兴注入发展活力。2024年,全国“幸福家园”工程推进会在平顶山召开,推广河南经验。

  一只专项基金,印证了慈善项目的济贫救困——2022年,总会与省民政厅联合在全国率先建立省、市、县三级困难群众救急难慈善专项基金,推动社会救助与慈善帮扶的有效衔接,提升困难群众的兜底保障水平。专项基金也成为捐赠人最受欢迎的参与慈善方式,目前,总会共有256只专项基金,募资总额突破10亿元。

  截至目前,总会已实施以“河南慈善”为品牌的十二大类慈善项目,让善意不止于行动,更成为改变世界的力量,在服务困难群众、增进社会和谐、弘扬慈善文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党建引领 上下同心天高地阔

  2016年以来,总会把党的建设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成立省慈善联合总会党支部,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慈善实践,认真贯彻落实党委、政府对慈善工作的规定、要求,讲政治、讲大局、讲贡献,对党员不断加强理论武装、思想武装。

  总会党支部深入开展学习教育,落实“三会一课”制度,组织党员走进革命老区汲取奋进力量,筑牢信仰之基。总会把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作风过硬、业务精良、敢于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慈善工作队伍作为首要任务,在作风能力建设上迈出更大步伐。

  在党建引领下,我省各级慈善会的党组织积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强化党性修养和专业训练,不断提升工作本领。

  党建引领激发干事伟力,我省成功构建了一个崭新的、富有活力的慈善组织网络。

  作为一家具有联合性、行业性、枢纽性的省级慈善组织,总会充分发挥对全省慈善行业引领、协调、指导、管理、监督和服务的职能作用,推动形成了省、市、县、乡、村“纵向到底”和部分国有企业、规模以上民营企业及优秀社会组织“横向到边”的慈善网络。

  大道如砥,十载栉风沐雨。

  回顾发展历程,成就硕果累累,总会特别重视班子建设。总会的会长、副会长、监事长的选任都是按照干部管理权限报上级组织部门,选配在多个岗位上担任过领导职务,有影响力且热心慈善、愿意干又能干好的退出现职的领导同志来担任。他们把慈善当成一项事业来干,始终保持在职时的工作状态,形成了人人有责、各负其责的良好工作格局。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我省慈善事业实践深刻启示我们,推动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必须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到慈善工作的全过程,必须坚持党对慈善事业的全面领导,时时牢记“慈善初心”、处处践行“慈善初心”。

  岁月不居,初心如磐。今年9月5日是第十个“中华慈善日”,也是《慈善法》颁布实施的第十年。河南省慈善联合总会将继续秉承“五个慈善”理念,汇聚向善力量,共创美好生活,为奋力谱写中原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贡献慈善力量,向着老百姓信任和满意的百年慈善组织目标迈进。

河南日报专版 09风雨兼程慈善路 情暖中原万千人 2025-09-05 2 2025年09月05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