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豫见
刘金涛小说新作《悠悠金水情》,闪烁着郑州母亲河金水河的神韵,是一部描写当代中国精神的精品力作。
小说中的金水河,有着地理坐标与精神图腾的双重隐喻。它既是绿城的生命之河,又承载历史和当下城市发展的文明、文化与精神,还是联结传统文化及现代市民世界的红线。小说采用双城记的结构模式,让北京金水河和绿城金水河同时在场:“北京的金水河,蕴含着龙袍上的五色经天纬地大道理;绿城的金水河,充满了打太极的阴阳八卦图、跳广场舞的老太太大热闹以及推小板车卖烤红薯的大哥头儿的哲学感悟。”主人公之一的孟德民每天遛这条河就是想淘一淘这条河的内涵。它由黑泥河变景观河折射出了历史发展脉络:“太极拳的太极八卦图、跳广场舞的人群的欢唱、星巴克里的年轻女客、冯大昆从卖匾额到经营广告传媒……都浓缩为中国的发展历程、时代变迁……这些也反映在我们城市的每个角落,成为现实主义文学最生动具体的内容。”金水河里流淌过许多故事,河水泛光,真伪纷杂。
这部小说打破线性叙述,它的叙事方式像河网一样,主线和支线之间纵横开阖,又不断交织融合。时空汇聚处,映射出一部当代中国中原城市的画卷。
小说中有多个重要空间,比如冯大昆的茶楼,它由传统商铺改造成现代化场所,充满了信阳毛尖的清香,散发着心理咨询室的清新之气,传统文化空间和现代灵魂在此相遇,提供了现代化救赎的可能性。
小说时间是复调性质,“河流”是孟德民生命里最重大的记忆。金水河边,他亲眼见到一代治河工人治理这条河流,通过治河工人的生活,同时见证城市命运的巨大变化。他晚年时,坐在茶楼里观看河流两岸芸芸众生的百态千姿,体现了对文明的反思和审视。某种意义上,金水河是一本流动的档案书,河边卵石上刻录着时代密码。
小说里的主要人物构成了转型中国的一小块拼图。人物群像塑造很立体、很鲜明生动。孟德民,是一位精神苦旅者,他不愿被单位返聘,除了不愿忍受病痛折磨外,也是对日益官僚化的学院体制的抗议。在市井里每天静静地看着人间烟火,“这是一个曾经‘铁肩担道义’的知识分子的习惯。”他已将书房中冥想思考的习惯,变成走到前台感受现实的生活状态。
冯大昆出身低微,曾是一位制作牌匾的手艺人,最终打造了一个规模很大的广告公司,成长为成功商人。他经营的广告公司,始终根植于金水河的文化内涵和理念中,他并未把自己变成一个纯粹工具人。他的儿子冯小昆,则将他的事业又推向了新媒体时代的发展大道。
书中另一重要人物孟金淼是军医,她出生在一个教授家庭,“疫情”“抗非”与传说中金水河“投金治瘟”,形成了跨越时空的救赎关系。餐馆服务生乔灵珠从社会底层成长为一家公司总经理,展示了女性成长必须面对的一系列新问题,充盈着新时代女性的独特魅力。
书中的金水河,带出了城市的独特乡情,传统大杂院改变为滨河小区,是空间的流变,也是人们心灵状况的变迁表征。孟德民念着街巷厨房升腾起的炊烟心生惆怅,他惆怅于人与人之间的疏离关系。冯大昆在滨河路上打造了一家名叫“老物馆”的茶庄,“锈迹斑斑的铜壶和已不能辨出任何字迹的戏单,都表明了它的确曾经拥有一段辉煌,也承载了一种对往昔岁月的深情。”
这部小说,特别关注了人们的情感和精神世界。譬如对于主人公孟德民不肯和女儿住一起执意独居,这个固执的选择,某种程度上也意味着对自我的捍卫。在小说中,人们开始更多关注精神家园,关注各种现代精神方面的疾患如焦虑症、抑郁症等等。小说中的金水河,由“治病救人的神话场”变成“心理咨询的现实场”,比如孟德民的心理咨询室接到几位求助者的案例,有年轻夫妻创业失败后严重失眠,有农村老人精神世界的落寞和空虚……面对林林总总的病患,《黄帝内经》使用的情志疗法,又给当代人提供了有效的治疗方法。
小说在语言上,也进行了新现实主义的美学探索。小说语言熔铸了两种风格,比如老常夫妇的豫剧念白、大杂院里的俚语方言给小说增添了生动;“春融青雾迷津渡,秋霁锦帆映斜阳”之类古典化诗语,又给平白如话的故事增加一些高华气象。这是金水河兼有的烟火气与书卷意。
(作者为著名作家、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