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着歌声的翅膀

《河南日报》 (2025年11月17日 第 07 版)

  □戴玉强

  诗与歌自古就是相生相伴的艺术形式。《诗经》“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唐诗可吟,宋词可唱,这些文化遗产原本就可入乐入歌。近代以来,从青主的《大江东去》到赵季平的《关雎》,从刘文金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到王龙的《锦瑟》,音乐人孜孜不倦地为古典诗词谱曲,形成独具特色的“新国风”。

  放眼世界,德国艺术歌曲以歌德、海涅等诗人的作品为蓝本,经由舒伯特、舒曼等作曲家精心创作,诞生了《小夜曲》《冬之旅》《诗人之恋》等经典。中国拥有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伟大诗人的璀璨诗篇,若以此为基础创作具有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声乐作品,必将推动中国声乐的发展,也让诗词以全新方式走进现代生活。

  我们计划启动“中华诗词三百首”谱曲工程:在创作层面,面向全国征集以古典诗词为蓝本的声乐作品,特别鼓励创作具有完整艺术构思的声乐套曲,完善中国艺术歌曲体系;在展演层面,设立多组别、多层次展演比赛,“以赛促创、以演促传”;在传播层面,将诗词打造为集书法、绘画、朗诵、演唱于一体的多媒体作品。

  音乐作为世界性语言能跨越文化隔阂,外国朋友可通过学唱《春晓》《明月几时有》等作品,体会中国诗词的意境美、韵律美。我们也期待在世界各地的音乐厅里,不同肤色的歌唱家演唱《将进酒》;在不同国家的教室中,孩子们用稚嫩嗓音吟唱《静夜思》。

  以创新精神传承经典,用动人旋律唤醒诗词,在构建中国声乐学派的道路上,我们携手同行,让千年诗词在新时代的舞台上绽放更加绚丽的光彩。

  (作者系男高音歌唱家、郑州大学河南音乐学院院长)

河南日报专版 07乘着歌声的翅膀 2025-11-17 2 2025年11月17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