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才智
河南新郑,是白居易的故乡,也是他走向世界的起点。
这位唐代最高产的诗人,各体兼擅、取材广泛,他在当时文坛地位尊崇,对后世文坛的影响也极为深远。
在当时,白居易的诗文,不仅大唐妇孺皆知、雅俗通赏,还走出国门,远播东南亚,成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典范。后世,仰慕、效仿他的人更是连绵不绝。
白居易相比于李白、杜甫,在众体兼擅上不遑多让。在日本,他的声名和影响甚至超越了李、杜。《白氏文集》在日本可直接简称为《文集》,地位之尊崇可见一斑。
身处中唐时期的白居易,更关注人间烟火。他兼纳李、杜之长,开辟出融风流于日常的新路,在平凡生活中体味人生真谛。他以平实的笔调、朴质的面貌、诗人的襟怀,叙述和描写身边的平凡世界,其诗歌作品的通俗性与感染力,一直为世人津津乐道。
后世传播中,苏轼对其极为推崇——“东坡”之号可能源于白居易《东坡种花》,苏轼更直言“出处依稀似乐天”。再后来,明代袁宗道将书斋命名为“白苏斋”,在诗学史上形成“白苏”二人并称的传统。
一千多年来,在诗学秩序的承变中,白居易从未缺席。他的意义,早已超越时代,成为文学史难以绕过的标志;他的诗文,更显现出夺目的当代价值,恰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中国王维研究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