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音乐为经典诗词插上传播的翅膀

《河南日报》 (2025年11月17日 第 07 版)

  □李仲党

  让经典诗词幻化为音乐活化石,把高深内容变得通俗易懂、贴近生活,让孩子们真心喜爱并主动传承,这是我一直在探索的方向。

  河南本土作曲家们,无论老一辈还是年轻一代,多年来从未停止对音乐与诗歌融合的探索,每年都有众多作品问世。然而,当前存在一个突出问题——受众面窄,难以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与大众共鸣。许多作品虽倾注心血,但影响力有限。

  这促使我们思考:作曲家究竟为谁创作?作品又该面向哪些听众?诗词虽常被视为高雅艺术,但《诗经》本就源于民间采集,是大众的艺术。我们应摒弃高高在上的姿态,让作品被更多人接受,尤其是让孩子们愿意听、愿意学。

  《郑风》是我们最好的名片之一,近年来我尝试将《郑风》21首打造成有故事性、好听好看且朗朗上口,兼具娱乐性的作品。创作团队把原文转化为白话文,再创作成歌词,既保留了原文内涵,又让年轻人易于接受,这个作品现在已经完成了。

  《郑风》根植于郑州,创作离不开中原地域文化。我们吸纳郑州地方民歌、河南曲艺和戏曲等素材,使音乐独具个性,彰显地域风格,更接地气。

  作为音乐工作者,全力以赴打造好《郑风》这张名片是我们的梦想。同时,可借鉴杜甫、白居易等中原四大诗人的经典诗词,通过音乐赋能,打造河南新名片,如构思大型交响组歌《唐风新韵》,融合多种演唱形式与民族乐器,吸引更多音乐工作者参与经典诗词音乐创作,推动中原文化传承与发展。

  (作者系作曲家、中国音乐家协会合唱联盟副主席)

河南日报专版 07用音乐为经典诗词插上传播的翅膀 2025-11-17 2 2025年11月17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