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构建覆盖广泛的社会信用体系

《河南日报》 (2025年09月05日 第 14 版)

  □张东阳

  当前,河南信用环境建设已从夯基垒台迈向积厚成势新阶段,要加快构建覆盖各类主体、制度规则统一、共建共享共用的社会信用体系,充分释放信用在经济社会各领域渗透性、融合性、赋能性作用,为推动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提供强劲支撑。

  健全规范完备的法规制度体系,夯实信用建设基础。加强地方信用法规建设。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的意见》《河南省社会信用条例》,跟踪落实好信用信息管理、信用评价、信用奖惩、信用修复、信用服务等政策措施。健全信用信息归集共享、信用平台监督管理、信用信息安全等领域法规,鼓励有条件的省辖市制定地方性信用法规,在制定修订其他地方性法规、规章、政策文件中设置必要的信用条款。健全信用管理制度。围绕企业信用评价、自然人信用管理、信用核查校验、信用分级分类监管、信用服务机构管理等重点领域完善信用管理制度,编制更新《河南省公共信用信息目录》《河南省失信惩戒措施补充清单》,提升信用建设规范化水平。加强行业信用管理制度建设,分领域制定完善全省统一的行业信用评价、失信行为认定、信用奖惩标准。完善信用规范标准体系。发挥《河南省公共信用信息信用承诺要素指南》《河南省公共信用信息共享服务数据规范》示范作用,加快制定公共信用信息归集共享标准规范,提高信用信息管理应用的标准化水平。完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解决重复赋码、一码多赋等重错码问题。

  建设数智多元的信用基础设施,强化数据共享应用。优化信用信息平台功能。迭代升级河南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支撑能力,打造具有感知、分析、决策能力的信用中枢,完善“1+3+X”智慧信用服务体系,推动全省公共信用数据统一治理,以及信用核查、信用评价、信用修复和信用奖惩等基础服务统一供给。提升“信用河南”网站智能化服务水平,优化信用报告查询、信息公示等功能,为经营主体和办事群众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提升信用信息归集共享质效。围绕企业登记、司法、税务、海关、金融等重要领域,统一数据归集标准,实现信用信息全生命周期的可视、可溯、可控,高质量建设社会法人和自然人信用信息数据库。针对信用信息共享不充分等问题,要健全数据共享机制,加强河南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与河南政务服务网、豫事办APP、政府部门业务系统、自助查询终端等平台的融合对接、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深化信用数据开发应用。发挥河南信用数据资源富集优势,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加强对信用数据的价值挖掘和关联分析,强化信用数据在企业画像、谱系分析、名单交叉比对、失信记录核查、失信行为跟踪监测、风险事件预警等方面的应用创新,支撑政务服务、市场监管、社会治理、城市管理等领域的需求。

  拓展融合普惠的信用应用场景,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创新“信易贷”产品和服务。推动河南省融资信用服务平台联合金融机构,组建信用信息加工应用实验室,提升金融授信联合建模水平,充分利用信用信息优化信贷产品研发、信用评估等金融服务,实现贷前准入筛查、贷中精准匹配、贷后风险预警,进一步提升中小微企业融资服务效能。提升河南省“信易贷”平台服务能力,鼓励金融机构创新“信易贷”产品和服务,扩大中小微企业信用贷款规模,推动普惠金融服务降本提质增效。拓展“信易+”便民惠企应用场景。依法依规探索个人信用积分管理,在医疗、旅游、交通、消费、养老、托育、家政等领域,创新“信易+”守信激励场景建设,让守信主体获得便利与实惠,形成信用有价、守信受益的价值导向。聚焦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从市场准入、投资建设、融资信贷、生产运营、退出市场等方面深化“信易+”惠企服务,通过简化审批流程、缩短办理时限、降低交易成本等措施,为守信企业提供便利。推广专项信用报告应用。持续做好经营主体以专项信用报告替代有无违法违规记录证明工作,完善“信用河南”网站专项信用报告服务专栏的查询、下载、咨询、投诉等服务功能,为经营主体提供便利。依法依规扩大专项信用报告应用范围,在行政审批、政府采购、招标投标、招商引资、企业融资、申请优惠政策等事项中推广“信用代证”,破解经营主体无违法违规记录证明多次办理、重复开具等难题。

  构建精准有效的信用监管机制,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创新事前信用监管。在行政管理、证明事项、信用修复、行业监管、公共服务等事项中全面推行信用承诺制度,引导信用主体诚信自律,主动向社会作出信用承诺,以信用承诺替代审批材料、证明材料和各类保证金,提升服务效率。加强信用承诺跟踪核查和闭环管理,将经营主体履约践诺情况纳入信用记录,对履行承诺的经营主体提供便利措施,对作出虚假承诺或不履行承诺的经营主体依法实施失信约束措施。加强事中信用监管。围绕企业、个体工商户、社会组织等不同行业经营主体,细化评价维度,量化评价标准,构建全省统一的以公共信用评价为基础、以行业信用评价为重点的信用状况综合评价体系,为实行差异化监管提供支撑。聚焦食品药品、工程建设、招标投标、安全生产、生态环保、养老托幼等重点领域,建立符合行业特征、监管需求的各领域信用评价模型,深入推进分级分类监管,对诚信守法经营主体“无事不扰”,对违法失信经营主体“利剑高悬”,对严重违法失信行为依法依规实施联合惩戒。完善事后信用监管。全面实行“三书同达”工作机制,通过一处罚、一告知、一指引模式,引领经营主体开展信用合规建设,助力失信经营主体实现信用重塑。优化信用修复流程,对在规定期限内纠正失信行为、消除不良影响的信用主体,引导其通过信用承诺、接受信用修复培训等方式修复信用。推动司法机关、行业主管部门、信用服务机构等协同修复信用和结果共享互认,实现一次申请、全面修复。

  营造诚实守信的信用环境,打造信用河南品牌。深化政务诚信建设。聚焦政府采购、招标投标、招商引资、债务融资、政府投资等重点领域,对政府合同签订、实施、履约全流程进行信用监管,监管信息及时共享并推送至河南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畅通政府违约失信投诉渠道,依托“信用河南”网站,设立政府违约失信投诉专栏,受理归集涉及政府部门的违约失信投诉。强化对失信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的信用监管、约束和惩戒,坚决整治新官不理旧账、招商不诚信、政策承诺不兑现、拖欠企业账款、违约拖欠债务和农民工工资等行为。加强商务诚信建设。引导企业树立诚信经营理念,建立信用管理制度,提升信用风险管理水平,在全省培育一批诚信经营、守信践诺的标杆企业。健全产品质量信用体系,以食品、药品和关系人身安全的重要产品为重点,探索开展产品质量追溯和全流程信用管理,加大对产品质量失信企业的惩戒力度。推动行业协会商会加强诚信建设,积极开展信用承诺、诚信倡议等行动,强化行业诚信自律。筑牢社会诚信建设根基。围绕金融、法律、会计、医疗、教育、快递、家政、工程建设、交通运输等职业人群,建立从业人员信用记录形成机制,加强从业人员诚信管理。以提升全国城市信用监测排名为重点,巩固深化郑州、漯河、南阳、安阳等信用示范城市创建成果,支持有条件的地区争创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打造信用城市品牌。积极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信用河南”网站和公众号等媒体,加大信用政策法规和诚信典范案例的宣传力度,常态化开展信用建设成果观摩活动,讲好诚信建设的河南故事,营造诚实守信、履约践诺的良好氛围。

  (作者单位:河南省营商环境和社会信用建设中心)

河南日报理论周刊·观点 14加快构建覆盖广泛的社会信用体系 2025-09-05 2 2025年09月05日 星期五